宜城教育資源網(wǎng)m.twomenandamop.com 君主論的主要觀點主要內(nèi)容
第一章 世上的王國種類及誕生方式 3、國家分為共和國和王國兩種,而王國又分世襲而來的和新奠基締造的。 第二章 論世襲的王國 4、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無可辯駁的事例說明:每一個變革總是為另一個新變革作準備,并促成另一個更新的變革的發(fā)生。 第三章 論混合式王國 5、時間是無情的東西,它能給國家?guī)硪磺校杭饶軒砗檬,也可能帶來壞事? 6、任何人絕不應當為了躲避一場戰(zhàn)爭而任由比戰(zhàn)爭帶來的災難更深重的亂子發(fā)生,因為一旦要發(fā)生戰(zhàn)爭,任何的躲避都是無濟于事的,即使讓一場將發(fā)生的戰(zhàn)爭得以拖延,但這種拖延總是對你不利的。 7、誰若要使別人勢力強大,誰就是在自取滅亡。 第四章 論亞力山大征服大流士及其他 8、有史以來所有的君王治理國家的方法方式通常分為以下兩種:一是由一個君王以絕對的權威統(tǒng)治著國家,并有一群的臣仆作為統(tǒng)治的機器。另一種則是由一個君王和貴族共同統(tǒng)治一個國家。 第六章 憑借自身的力量與才智而取得的新領地 9、才能與機會的相加等于成功。 10、那些依靠自己的能力、智慧而成為君王的人,在他們?nèi)〉镁醯牡缆飞鲜且?jīng)歷重重困難的,但他們所守持的權力及國家則比前者容易得多。 11、所有武裝者都獲得勝利,而非武裝者都失敗。 12、大凡所有能被稱之為偉大的人物,在他們走向成功的路上總要經(jīng)歷了大坎坷的,他們每做一件事情或者每走一步路都要遇到危險,而要克服這些危險,則只能憑他們的勇氣和才干。一旦度過這些困難,他們便自然而然地在公民中樹起了受人崇敬和愛戴的形象了。 第七章 論憑借他人之力或者因為機運而獲得的新君王國 13、無論是憑借他人之力或者因為機運而獲得國家的王位,都是既不可靠,也不穩(wěn)定的。一是因為他們?nèi)狈碛幸恢ψ约河押玫暮蜆酚谛е业能婈?二是倉促建立的國家,如同大自然迅速滋長的野生植物一樣,盡管葉茂但根不深,一旦遇到一場狂風暴雨的襲擊就可能被摧毀。 14、為了確保他的新建立的國家領土完整,免遭敵人侵犯,就有必要爭取朋友的支持;有必要憑借武力或者巧施計謀以求制勝;有必要讓人人對自己又愛戴又畏懼;有必要讓軍隊既服從又尊敬;有必要把那些可能或者勢必加害自己的人消滅掉;有必要采取新的辦法對舊制度進行全面革新;有必要做到既威風凜凜又忠厚仁慈,既寬宏大量又慷慨樂施;有必要摧毀不忠誠的軍隊,創(chuàng)建新的軍隊;有必要同各國君王保持友善,使他們不得不殷惠勤勉地幫助自己,或者誠惶誠恐地不敢得罪自己。
第八章 論以邪惡手段獲得君王權位者 15、君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應該在民眾當中生活,與民眾和睦相處,無論發(fā)生什么意外事件——不論是好的很壞的,都不要使自己輕易改弦易轍。 第九章 論市民君王國 16、市民君王國——一個普通市民由于受到本土市民的熱烈擁戴而成為本國的君王,由這種情形而建立的國家稱之為市民君王國,要么受到市民的愛戴,要么得到貴族的擁護。 17、君王必須從本國的民眾那里獲得好感和支持,否則他一旦遇到逆境,就再也找不到任何補救的辦法了。 一個英明的君王應該竭盡所能地用盡各種辦法使他的市民在任何情形下對于國家和他個人都有所需求,有所寄托,讓他們毫無二心地效忠于己。 第十章 如何評估所有君王國的力量 18、任何一位英明謹慎的君王,只要他準備足夠的糧食,擁有強大的防衛(wèi)措施,即使至始至終遭受敵人的圍困,他也能毫無困難地堅定他的公民意識。 第十二章 論各種軍隊兼及雇傭軍 19、一切國家,最主要的根基乃是擁有健全的制度、完善的法律和優(yōu)良的軍隊。哪里有優(yōu)良的軍隊,哪里就一定會有健全的法律。 第十三章 論客軍、混合軍和本國軍 20、如果君王不能夠在自己的國家里察覺出滋生憂患的端倪,他就不是真正英明聰慧的君王。遺憾的是,能夠有這種先見之明的人畢竟只是少數(shù)。 21、任何一個君王如果沒有自己的軍隊,他是不安全也是不穩(wěn)固的。 22、“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穩(wěn)固的東西,莫過于不依賴自己的力量來建立自己的權勢和聲譽了! 第十四章 論君王在軍事方面的責任 23、忽視戰(zhàn)爭專業(yè),便是導致國家毀滅的主要原因,而能贏得一個國家的原因,恰恰就是你精通了戰(zhàn)爭這門專業(yè)。 24、為君王者因為不整軍經(jīng)武,就會喪失應有的軍事力量,就會受人蔑視,讓自己感受到了奇恥大辱,這是君王所必須提防的主要方面。 25、君王時時刻刻都不要讓自己的思想離開軍事訓練的課題,要做到整軍經(jīng)武,一靠經(jīng)常行動,二靠心智思考。
第十五章 論世人尤其君王受到贊揚或責難的緣由 26、一個人要是為了應該怎么辦而把實際上是怎么回事的問題置之腦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全自己而且有可能導致自我的毀滅。因為一個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發(fā)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茍且偷安于許多心懷鬼胎的人當中定會遭到毀滅。 27、君王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地位與權勢,就必須學會怎樣不做好事情,并且必須學會視情況的需要與否,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措施。 28、那些擁有至高尊位的君王,總是突出地擁有某些引起人稱贊或者招致責難的品質:有人被譽為慷慨,有人則被貶為吝嗇;有人被認為樂善好施,有人則被視為貪得無厭;有人被認為殘暴成性,有人則被認為慈悲為懷;有人被認為言而無信,有人則被認為襟懷坦蕩;有人被認為軟弱怯懦,有人則被認為勇猛強悍;有人被認為和藹可親,有人則被認為矜傲不遜;有人被認為淫蕩好色,有人則被認為純潔自持;有人被認為誠懇,有人則被認為奸詐;有人被認為脾氣僵硬,有人則被認為容易相處;有人被認為穩(wěn)重,有人則被認為輕浮;有人被認為虔誠之徒,有人則被認為無信仰之徒。 第十六章 論慷慨與吝嗇 29、世界上再沒有比慷自己之慨的人更愚蠢的了。慷慨這種德性,在你使用的時候,不是因此讓你變得可鄙,就是因此讓你陷入困境。 30、作為君王最需要警戒的德行是:必須提防被人輕視和憎恨。但慷慨卻能給你帶來兩種情形,要么使你成為可鄙之人,要么使你成為可恨之人。因此,明智之士寧愿承受吝嗇之名,也不愿享受慷慨之譽。 31、吝嗇只會帶來丑名但不會引起憎恨,而慷慨這個名詞是既讓人憎恨又讓人懼怕的。 第十七章 論殘暴與仁慈 32、作為一個君王,被人畏懼比為人所愛是安全得多的。 33、君王如果完全信賴別人許下的諾言而缺乏其他準備的話,他就必然要滅亡。因為用金錢買來的友誼是不牢靠的。依靠偉大與崇高的精神換取的友誼,才值得信賴。人們冒犯一個自己所愛的人比冒犯一個自己畏懼的人較少顧忌。因為愛是靠恩義這條紐帶維系的;然而由于人性的卑劣,在任何時候,只要對自己有利,人們便把這條紐帶一刀兩斷了。 34、一個被人畏懼又不為人們憎恨的君王,就是一個成功的君王。 第十八章 論君王如何守信 35、世界上有兩種斗爭方法:一種是運用法律,另一種是運用武力,即“人性所為”與“獸性所為”兩種斗爭方法。 36、君王應當懂得仿效狐貍與獅子。因為獅子不能夠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貍則不能夠抵御豺狼。因此,君王必須是一頭能認識陷阱的狐貍,同時又必須是一頭能使豺狼驚駭?shù)莫{子。當遵守信義反而對自己不利的時候,任何一個英明的統(tǒng)治者,絕不能夠也不應當遵守信義。 37、人們進行判斷的習慣,一般是依靠眼睛更甚于依靠雙手。 38、庶人總是被外表和事物的結果所迷惑,而這個世界里盡是庶人。 第十九章 論君王必須避免受到蔑視與憎恨 39、在人的一切丑惡中,貪婪、霸占臣民的財產(chǎn)及其婦女,是最讓人們所憎恨的。 40、君王之所以會被人們輕視鄙薄,那是因為他在人們的心目中總是喜怒無常、輕率淺薄、軟弱怯懦、優(yōu)柔寡斷。因此,君王必須向提防暗礁一樣保持高度警惕。他應該努力在自己行為舉止中表現(xiàn)出偉大英勇、嚴肅莊重、堅忍不拔。 41、任何一種陰謀反對一個深受人們敬重的人都是困難的,也是徒勞的。 42、如果一個君王卓越非凡而且受到他的臣民尊敬,那么采取任何方式的攻擊都是困難的,也是自討苦吃。君王必須注意兩個方面:一是內(nèi)部的,來自本國公民;二是外部的,它來自外邦勢力。對于后一種情況,依靠強大武裝部隊和依靠親密的盟友就能夠防御了。而且,如果他擁有強大的武裝部隊,親密的盟友就會紛至沓來。如果外無事端,內(nèi)無陰謀,那么國家就相當穩(wěn)定了。 43、君王要能夠防范一切陰謀,采取最有效的辦法杜絕廣大人民對他產(chǎn)生憎恨,因為搞陰謀而的人總是指望把君王置諸死地來取悅于人民。 44、事實證明:從古到今,陰謀奪取王位的事例不勝枚舉,能夠取得成功者卻實在少得可伶。因為搞陰謀的人往往也很希望能有人和他搭檔。但除了那些他認為對君王也是心懷不滿的人們之外,他就難以找到別的人與他同流合污了。 45、當人民對君王心悅誠服的時候,君王對于那些搞陰謀的人不必憂心忡忡;但是如果人民對一個君王抱有敵意、懷著怨恨的話,那么這個君王對任何一件事,對任何一個人就必然提心吊膽、心懷戒慮了。 46、君王應該盡其所能地使人民獲得滿足、安居樂業(yè),同時絕不應該輕易驅使貴族陷于絕望之境。君王既要呵護貴族,又不能使人民對自己產(chǎn)生怨恨。 47、如同惡行會招致憎恨一樣,善行也會招致憎恨。君王為了維護自己的國家的尊嚴往往被迫行惡;為了保有國家及其地位,那些人——無論民眾也好,軍隊也會,貴族也好——即使已經(jīng)腐化墮落,君王也要用盡一切辦法來滿足他們。 第二十章 論建筑城堡利弊 48、任何一位新君王總是熱衷于整軍經(jīng)武。 49、毋庸置疑,當幸運之神要使一位新君王成為偉大人物的時候,新君王比一位世襲君王更加需要獲得盛名。 50、與其擁有戰(zhàn)事攻防的城堡,不如取信于民。 第二十一章 君王應怎樣做才受人尊敬 51、君王贏得世人的尊敬,最佳的做法莫過于做出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以及將自己個人的卓越才能盡情地施展出來。 52、勝利者根本就不需要當他處在逆境時不愿意伸手援助的朋友。 53、世間的事情經(jīng)常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54、君王必須保持他的至尊地位和威嚴,而且這一點在任何場合都是不允許有絲毫疏忽的。 第二十二章 論君王的大臣 55、對于君王來說,挑選大臣,實在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56、人的頭腦有三類:一類是憑借自己就能理解(優(yōu)秀的);另一類能夠辨別別人所說明的事情(優(yōu)秀的);第三類是既不能自己理解,也不能理解別人的說明(無用的)。 57、大臣考慮自己的個人利益超過了考慮他人的利益,并且在他的一切行動中只是追求他自己的利益,那么這類大臣就絕不是一個好的大臣,君王絕不能信賴他。 58、為了使大臣保持忠貞不渝,君王必須常常想為大臣之所想,既尊敬他們,又使他富貴而有報恩欲;既讓他分享榮譽,又要他分擔職責。 第二十三章 如何遠離諂媚者 59、君王必須是一個好問者,經(jīng)常不斷地向各方征詢方案;必須是一個聆聽者,傾聽各方人士對于他征詢意見時所說的一切真話。 60、有一條顛簸不破的法則告訴我們:一位君王如果不是本人明智的話,他就不可能很好地獲得忠告;要么他碰到了好運,他把自己寄托在某一個人身上并受其支配,而此人恰好是一個極其英明的人。 第二十五章 論命運對人世的作用 61、命運是我們行動的半個主宰,但是它留下其余一半或者幾乎一半歸我們自己支配。 62、君王的做法順應時代的發(fā)展規(guī)律,他就會得心應手;相反,如果他的行動與時代相悖,他就運氣不佳。 63、命運易變,人性難易。同命運同舟就能成功,與命運違忤(wu:違背)就失敗。迅猛勝于小心謹慎。 君主論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介紹 1.原文有一個論點是: “當我們的力量沒有作好準備抵抗命運的時候,命運就顯出它的威力,它知道哪里還沒有修筑水渠或堤壩用來控制它,它就在那里作威作福。如果你考慮意大利——它是這些變動的所在地,并且推動了這些變動——你就會看到它是一個既沒有水渠也沒有任何堤壩的平原。”這句話盡管是針對君主統(tǒng)治的,但同樣適用于普通人的生活。 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之所以愿意相信命中注定,是因為我們沒有準備好或者沒有能力改變現(xiàn)狀。從君主的角度來說,即使其統(tǒng)治地位是通過世襲得到的,如果要成為受人景仰、名垂青史的明君,仍然需要做好與命運抗爭的準備。在大家都在準備只有你一個人選擇相信命運的情況下,你的結局必然是被外力所改動。而在君主身上發(fā)生的任何微小的改動都是巨大的。 2.作者這樣評價人類:“一般地可以這樣說:他們是忘恩負義、容易變心的,是偽裝者、冒牌貨,是逃避危難,追逐利益的!彼,君主要統(tǒng)治王國,“被人 畏懼比受人愛戴是安全得多的!闭且驗檫@樣,作者認為君主應該是“狐貍”和“獅子”的統(tǒng)一體,表面?zhèn)紊,?nèi)心狡詐兇殘,也就是說話可以表現(xiàn)出高貴的品格,但是做事不必如此。他還主張,君主要認識到:手段是獨立于道德規(guī)范之外,是可以獨立研究的技術性問題。君主為了奪取政權、維護統(tǒng)治,甚至“可以行欺詐之術,不顧信義、不避惡行”。 從這些表述都可以看出,作者是手段高于道德的忠實維護者,人們歸結他通過這本書宣傳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思想的核心是:為達目的不折手段。這本書后來對獨裁君主墨索里尼、希特勒的影響很大,幾乎是墨索里尼的納粹獨裁統(tǒng)治的指導思想。作者本身也因此被詬病頗多。 3.雖然此書的核心是君主統(tǒng)治可以不折手段,但在書中作者也提到: “如果可能的話,他還是不要背離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須的話,他就要懂得怎樣走上為非作惡之途”,同時還提醒君主:“為了自己安全的必要,可以偶爾使用殘暴手段,除非它能為臣民謀利益,其后決不再使用”。 不管以上諸多論點的正確與否,我的理解是:意識形態(tài)的內(nèi)容其實很主觀,人往往都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和愿意看到的內(nèi)容,在有某種需要時,利用自己看到的內(nèi)容作為一種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是君主的常態(tài),也是人的常態(tài)。對這本書的內(nèi)容進行全面、辯證的理解應該是看此類書時一個基本的、合理的態(tài)度。 君主論主要內(nèi)容簡介 《君主論》是對佛羅倫薩乃至整個意大利幾百年間的“政治實驗和激烈變革”以及馬基亞維利本人多年從政經(jīng)驗的理論性總結。較為完整地闡述了馬基亞維利的君主專制理論和君王權術論,它對意大利長期戰(zhàn)爭分裂的原因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實現(xiàn)意大利的統(tǒng)一的方案——建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試圖把但丁的統(tǒng)一思想與君權思想付諸實現(xiàn),盡可能深入權術問題,直接向君主提出種種實行辦法。 全書討論了“君主國是什么,它有什么種類,怎樣獲得,怎樣維持,以及為什么會喪失”的問題。對于這一系列問題的探索,作者摒棄了中世紀宗教教條式的推理方法,從歷史的經(jīng)驗角度出發(fā),以“人性本惡”的基本假設為依據(jù),認為國家的產(chǎn)生是出于人性本身的需要,并不是上帝的意志,從而否認了君權神授。他大膽地將政治與倫理道德分離,認為政治的基礎不再是倫理道德,而應由權力取而代之。全書共26章,前11章論述了君主國應該怎樣進行統(tǒng)治和維持下去,強調有勢力保護國家容易、反之則難,君主應靠殘暴和訛詐取勝;12—14章闡明軍隊是一切國家的主要基礎,君主要擁有自己的軍隊,戰(zhàn)爭、軍事制度和訓練是君主惟一的專業(yè)。后12章是全書的重點,全面論證馬基亞維利的術治理論。 書中對不同類型的君主國做了明確的區(qū)分:如世襲君主國、混合君主國、依靠自己武力和能力獲得的新君主國、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于幸運而獲得的新君主國、市民君主國和宗教君主國等等。啟示實行統(tǒng)治的君主們?nèi)绾螀⒄談e國的歷史經(jīng)驗,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建立適合自己的君主政體。這無疑是一個君主在立國之初首先考慮的原則。君主立國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要把基點放在自身的力量上,凡是這樣做的,日后保持自己的地位,就沒有多少困難。這是馬基亞維利對君主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提出的第二條原則。任何一位君主或政治家要想在事業(yè)上獲得成功,必須學會政治統(tǒng)治的方法,這就是君主的基本行為原則,既是書中的重點,也是后世爭論的焦點。 《君主論》將君王的政治行為和倫理行為截然分開,直言不諱地否定一般公認的道德。它認為,人們必須承認世界上有兩種斗爭方法,一種是運用法律,一種是運用武力。前種方法是人類特有的理性行為,而后者則是獸性行為。在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面前,前者常常使人力不從心,迫使人們必須訴諸后者。這就要求君王必須懂得如何善于運用野獸的行為進行斗爭,做君王的如果總是善良,就肯定會滅亡,他必須狡猾如狐貍,兇猛如獅子。獅子不能防御陷阱,狐貍不能抗拒豺狼,所以,君主做狐貍是要發(fā)現(xiàn)陷阱,做獅子是要嚇走豺狼。 《君主論》主張一個君主為了達到自己的事業(yè)或統(tǒng)治目的,不要怕留下惡名,應該大刀闊斧,使用暴力手段解決那些非用暴力解決不了的事,不必要守信義,倫理道德可以拋棄不管,因為目的高于手段。在守信義有好處時,君王應當守信義。當遵守信義反而對自己不利時,或者原來自己守信義的理由不復存在的時候,任何一位英明的統(tǒng)治者絕對不能,也不應當遵守信義。它還告訴君王:“必須學會將這種品格掩飾好!北仨毩晳T于混充善者,做口是心非的偽君子!毒髡摗愤主張君主應當顯得虔信宗教。使宗教在國家中占有顯要的地位,這并不是因為宗教的真實性,而在于它是聯(lián)系社會的紐帶!毒髡摗分嘘P于教會王國的論述中指出:“教會王國在取得政權以后,便受到宗教習慣的保護,這種君王不需要有軍隊,因為他們有人心所不能企及的崇高大義所支持!彼麄冿@然是由上帝所樹立,也是由上帝所把守著,如果輕易地對它加以評論,那就是狂妄無知的行為。馬基亞維利在《君主論》中比較了各種軍隊的特點與優(yōu)劣,強調了建立自己的軍隊的必要性,同時還描述了君主在軍事方面的責任,一針見血地揭露了雇傭軍、援軍以及混合軍對君主的危害,呼吁君主建立自己的軍隊以保衛(wèi)國家與人民。馬氏在書中還詳細描繪了君王的治國之道,強調君主應該是殘酷的、令人畏懼的,以及一位賢明的君主在維持國家方面的重要性。在政治手段問題上,馬基亞維利認為,用注定要失敗的方法去追求某個政治目標是徒勞的,即使為了一個很好的目的,也必須要選擇能夠實現(xiàn)它的手段。手段是達到目的的方法,不要去管手段本身給人的感覺是善與惡,而要按照純粹的科學方式去處理。成功的意義在于達到目的,不管這個目的是什么。假若世界上有一門“成功學”,專門研究惡人的成功,肯定會和研究善人的成功做得同樣好。因為惡人成功的事例比圣賢成功的事例并不少,有時反而更多。如果這門學科成立,對圣賢和惡人同樣有用,因為圣賢一旦涉及政治,必定同惡人一樣,希望自己成功。 宜城教育資源網(wǎng)m.twomenandamop.com |